國際學校教育模式大多不錯,但也有一些問題值得家長三思:
不愛中文:大多數國際學校的小朋友都不愛學中文,因為國際學校的教學語言、使用的課本及教材都以英語為主,再加上國際學校有大量外籍同學,學生在校內使用的語言也以英語為主,這樣一來使就讀國際學校的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比中文更多,同時學習中文相對英文困難,單是認清幾千漢字已非易事,小朋友自然捨難取易,日漸便不想學習中文了??墒?,中國正在騰飛發展,學好中文他日必能派上用場;況且,作為中國人,不識中國字,總會有點遺憾吧!
學費昂貴:國際學校的學費一般較主流學校昂貴得多,教育費累加起來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,而且這筆開支會持續十多年。此外,某些國際學校發行債券,並會硬性規定家長購買數額,且必須在學生就讀期間持續持有,那就是說,家長在小朋友求學階段還得額外準備債券所需的款項,這是學費以外的資金。家庭經濟是否能夠承擔長遠的大筆教育費開支,必須深思熟慮、周詳計劃。
升學問題:一般來講,就讀國際學校的學生很難順利回歸主流學校,將來升讀大學,大多只有前往外國一途。箇中主要原因是國際學校的學生難以達到一定中文水平,想進入香港本土大學,文憑試的中文科便無可迴避,許多一直就讀主流學校的學生都被中文科難倒,而無法順利入讀本港大學,國際學校的學生偏重英語學習,中文對他們而言就會成為回歸主流學校的絆腳石。
文化差異:國際學校的西式教育會帶給小朋友思想上的洗禮,那裡的學習環境全都參照國外的教學模式,老師也多是由外籍人士擔任,學生中也有大量外籍學童,因此小朋友在耳濡目染之下,思維模式和行為舉止都會顯得西化,當西化的想法與中國傳統發生衝突、形成文化差異時,家長若無法以開明的態度面對時,便可能會產生親子關係問題。
關於這頁:此文由親子教育作者周碩向「升學天地」網站提供,刊登日期是:2014-07-22。這網頁所載內容純屬作者的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本網站之立場,如發現有任何問題,請讓我們知道。